贯通链条+紧急研发 这波操作让产能飙升
疫情**前,济南口罩日产只有不到6万只,而4月8日已达日产1578万只,在满足本土需求的同时,出口服务国际疫情防控的订单越来越多。视线再转到中国南方大省广东,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口罩日产量从不足10万只提升到6000多万只。在中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综合中新社微信公号、济南《大众日报》报道,“熔喷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能阻止病菌传播,俗称口罩的“心脏”。疫情发生后,口罩需求激增导致熔喷布供不应求。由于没有足够的熔喷布,许多口罩生产商面临原材料紧缺。在此背景下,广东从广州、佛山、东莞3地协调熔喷布,解决了18个市和澳门的熔喷布紧急供应。
据悉,广东目前拥有40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国有4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5万家(居中国第一)。广东省进入世界500强13家企业中,有6家是制造业企业。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使得广东不仅能转产熔喷布、鼻梁条等重要原材料,而且还可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口罩生产线连续运转。
对于口罩生产来说,除了原材料的供应,口罩机也不可或缺。虽然广东是制造大省,但口罩机生产企业原先也并不多,紧急研发口罩机势在必行。2月5日,广州市黄埔区决定由国机智能公司、广州机器人产业联盟牵头,组成平面口罩机攻关组。仅10天时间,平面口罩机首台套整机调试成功。3月8日,第100台平面口罩机顺利下线交付。
而济南口罩产能之所以也能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同样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疫情发生以来,济南已整合全市70多家企业,形成了包括口罩机、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等在内的完整口罩产业链。
跨界转产 近3万家企业投入防疫物资生产
中国防疫物资产能的提升,也得益于众多企业跨界生产。
北京《中国证券报》报道,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月1日至4月13日期间,中国超过2.8万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额温*、消毒液、防护服、医疗器械”等相关业务。
中新社微信公号报道,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当前,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转身”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据悉,比亚迪从12个事业部的3万多名工程师中,抽调1/10组成技术攻关团队,短短一周内就完成了口罩机的研发制造,不到30天建成了100条口罩生产线。目前,比亚迪口罩日产量已达到1500万只。
北京环球网援引美国福布斯新闻网报道,“股神”巴菲特本月14日还在网上晒出一张他佩戴比亚迪生产的口罩的照片。照片中,巴菲特身穿的T恤上写道:“我想要长命百岁。到目前为止,一切还好。(I intend to live forever. So far, so good.)”
巴菲特在照片下还写道:“而现在,我的比亚迪口罩正帮助我达到目标!谢谢!”
图为3月30日,产业基础内的福建康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人赶制医用防护服。(图/中新社)
“黑科技”助力 从0到30000仅需1个月
产能的提升,也离不开科技助力。不用针线缝合便能实现不同面料的拼接?去年,由广东中山华沙利科技有限公司历时4年、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研发的新技术——“KR无缝技术”面世,今年2月中旬,公司应疫情防控需求紧急转型生产防护服,这项“黑科技”被运用其中,凭借无缝工艺、防护性强的技术优势,百万件订单接踵而至,在全球各地助力抗疫。
广东《中山日报》报道,北京时间4月4日早上8时不到,华沙利公司生产、后整、包装车间内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数百名工人正熟练地操作自动化设备,为当天即将送往德国的3万件防护服赶工。华沙利公司董事长王贵介绍,KR无缝技术颠覆了传统服装需要手工或机器缝制的必然关系,它通过高科技设备,利用热熔接原理,可直接将两块面料接合起来,并进行加固,利用这项技术生产出来的服装,不仅大大提升了舒适度,接口处甚至比整块面料还要牢固。
王贵表示,制作防护服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便是热封,它可以确保防护服上所有缝接部位全部密封,不留针眼,防止病菌入侵。
从0到日产3万件,华沙利公司只用了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凭借KR无缝技术这项“黑科技”,不少海内外客户都对其出品的防护服信任有加,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更是一次抛出近百万件订单支持海外抗疫。
观察·1亿只口罩产能背后:折射中国制造优势和潜能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仅口罩,日产能就突破1亿只。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1亿只口罩产能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快速转产,从中折射出的,是中国制造的优势和潜能。
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使迅速调整生产、重组产业链成为可能。迅速调整生产线,迅速重组产业链,都显示了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国家这一独特优势。就像是只有拥有各种颜料的调色盘,作画才有随机应变的底气。
数量充足、素质不断提升的劳动力资源,让企业迅速形成转产战斗力。由于是转产业务,有的企业要在短时间内担负起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的双重任务。设计人员能够及时研发改建生产线,产业工人能够迅速掌握新的生产技能,都是企业成功转产形成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多部门的支持“兜底”政策,让转产企业没有后顾之忧地开足马力生产。中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财政部已建立贷款加贴息的国家临时收储制度,明确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采购收储;市场监管部门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办好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一项项政策显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声明:本文转载自懂车帝,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sales@combomedical.com